【拯救自我】我怎么就这么丧呢 - 韩磊说天下
本字幕由天琴实验室独家AI技术生成
臭臭好音质
用酷我
大家好
我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主持人韩磊
广播员韩磊
暖性输出的知道分子
韩磊说天下
新闻分析的一股清流
世间万物皆有道
个中缘由为您说说天下
有营养的听韩磊说天下
今天跟您聊聊葛优瘫代表的是一种丧文化
这是年轻人温和的反抗
藏文化其实是社会问题的一种反应
年轻人以一种类似于撒娇或者是抱怨的方式
向他们所生活的社会或世界提出了温和的抗议
但是我们的确呢
应该花一些时间来解决背后折射的现实问题
时下互联网上呢
丧文化已经成为了一种显性的文化潮流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习惯的用丧来描述自己
任何一个新兴的青年文化现象背后呢
都潜伏着一定的社会动因
究竟什么叫做丧文化呢
丧文化又是怎么流行起来的呢
我们该如何评价这种文化现象呢
简单的说呢
其实丧是指一种心态和生活方式
不想工作
漫无目的
情绪低迷
欲望低下
只想行尸走肉
麻木不仁地活下去
经常会说这样的一些口头语
我差不多是个废人啦
漫无目的的颓废
什么都不想干
颓废到忧伤
哎
这就是他们的口头禅
葛优瘫
佩佩、wa LAN 、蛋蛋这些表情包是他们热衷的配图
比如呢
在美剧马男、波杰克以及日本的一系列丧句里
都有他们推崇的人生观
比如呢
日本的一些青春小说和青春电影里边儿有一大类别专门反映的是年轻人丧的心态
这种作品呢
在国内不少青少年奉之为圭臬
在豆瓣上获得了极高的口碑
像去年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亮相的濑户内海这部电影呢
其实就是围绕着两名高中生放学之后呢悠闲地吐槽聊天的日常展开的六个章节基本上是同一场景
导演呢
拍的就是两个人呆坐在河边东拉西扯的聊大天儿
高中生的濑户有一个内心独白
击中了很多观众的心
他是这么说的
青春为什么一定要跑步流汗
为什么不能就在河边虚度呢似的虚度
为什么生命一定要耗费在加班
学习上进
追求成功上面呢
为什么就不能虚度呢
在另外一部同样在豆瓣上人气居高不下的电影叫做不求上进的玉子
这部电影呢
更是将虚度更加生动地演绎出来了
电影的女主人公叫做玉子
大学毕业以后回到故乡
不着急找工作
成天的就宅在家里
除了吃就是睡
睡了就是吃啊
百无聊赖的懒懒散散地度日
任凭这春夏秋冬四季流转
就这样日复一日
什么正事儿也不干
就宅着
就懒着
有人形容玉子的生活
人生无可奈何
角色
无名小卒
命运无所适从
改变无济于事
挫败无处不在
成功无人问津
状态无精打采
情绪无所顾忌
灰暗无孔不入
就是这样的一个玉子
在这豆瓣儿上收获了无数的粉丝
很多人就是喜欢这样的一种状态和感觉
事实上呢
其实我们不必着急将丧文化想象成一种极端的消极绝望的心态
很多评论者在评论丧文化的时候呢
倾向于将它呢视为一种突然冒出来的文化现象
但是却忽略了这个文化现象背后有一罐的连续性
如果追根它的源头的话呢
藏文化的前身其实呢就是现在已经蔚为壮观的小确信了
如果说小确信讲的是人生的一种小获得
丧文化其实是在小缺陷的基础上渲染和突出了人生的大师去
什么叫做小确信呢
雷蒙德卡佛有一本小说叫做a small good sid
这里边儿小确信呢
指的就是一种微小的但是可以确定的幸福
很多年轻人追求的不是那种一将功成万骨骨的大事业、大成功
他们追求的是日常生活中的这些微小的、触手可及的小幸福
小确幸的理念在村上春树的那些书籍里面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和践行
分数是这样来举例小确信的
买回刚刚出炉的香喷喷的面包
站在厨房里
一边用刀切片
一边抓住面包的一角
清晨
跳进一个人
也没有一道波纹
也没有了游泳池脚蹬池壁那一瞬的触感
一边儿听着勃拉姆斯的室内乐
一边凝视着秋日午后的阳光
在白色的纸糊拉窗上描绘树叶的影子
冬夜里
一只大猫静悄悄懒洋洋地钻进自己的被窝儿
知识可以这样短信输出新闻
世间万物皆有个中缘由为您说
韩磊说天下有营养的听觉感悟
说完了日本的小确信
我们再来说说中国的葛优瘫丧文化的底色
既然是小确信了
很多年轻人都在高喊着葛优瘫
可以瘫坐在沙发里
这是一种小确幸
他们高唱着感觉身体被掏空
然后听着彩虹合唱团吐槽的歌
想着我要去云南
这都是一种小确辛
然而在日本电影里边
濑户内海所说的人生为何不能去虚度
但是这个虚度是跟好朋友晒着太阳
浑身暖洋洋的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儿
这也是一种小确幸
因此呢
丧并不是万念俱焚
而是近乎有一群拥有着小确幸生活的年轻人
因为其他的人生追求不可得
而面对人生产生了一种疲惫感
丧文化其实属于一个世界问题
它是指呢各种各样的挫折和琐碎的烦心事儿
交织在一起而产生的疲惫感
而真正的绝望的人生不会在互联网上喊丧的
除了小确信
其实呢
更大的原因是追求成功的不可得
当年轻人选择了song
是他们对于成功没有兴趣吗
A
答案是恰恰相反
年轻人的丧并非他们不想追求成功
而是因为追求成功不可得
长期的挫败感导致他们被动的或者是主动的
根本上丧失了追求的欲望
这一点
日本社会提供了更好的参照
日本的一位社会学家三浦展在下流社会这本书里面对此有一个非常深刻的分析
三步斩笔下所描述的下流
并非字面意义上的下流无耻
它是指的一种不求上进的心态
一个人的沟通能力、生活能力和工作热情、学习意愿、消费欲望都比一般人要低下
简而言之呢
就是人生的热情全盘低下
在作家看来
很多人自甘下流
并非他们不愿意上升
而是上升的空间已经丧失了
作者三浦展提出来的这样的一个下流社会的概念
这个对应的是日本上世纪90 年代延续至今一蹶不振的经济背景
在日本
人们的资产大幅缩水
小政府的自由主义经济发展策略进一步的拉大了贫富的差距
当日本社会20%的人拥有80%的资产
甚至更多的时候
那么其他的80%的人能够拥有什么呢
尤其是对于日本的年轻人来说
社会财富和工作机会主要被中老年人的群体所占据了
年轻人相对的贫困率是日本社会最高的
在日本
阶层的跨越艰难简直像天方夜谭
很多年轻人就选择了松松垮垮、吊儿郎当的生活
反正你再努力
再奋斗
你也挤不进的20%的日本社会里
相对于上流社会的下流社会
这个反映的是在日本
阶层流动的困难导致人心的普遍挫败
当那些大的成功看上去遥不可及的时候
遥不可及就算了
可是即便你想安安份份的过点小确幸的生活
也不是那么顺心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令人心塞的时期
比如在经济下行背景之下
裁员的危机
工作压力较大
每天要各种加班
各种各样的应酬
相亲市场上的物质化和功利化等等
这个呢
其实就像美国的大西洋月刊里边曾经指出的
对于大部分的青年来说
在高速增长
极速前进的社会之中
成功的公式仍未改变
刻苦学习
努力赚钱
成为房奴
尽早的结婚
最后呢
生儿育女
然后看着这个循环重复
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这个目标难以实现
接受局外人的身份可能是最好的
也许是唯一的
从另外一个层面上来说呢
丧的心态其实是年轻人的一种自我保护
他们以自我矮化的方式拉低了预期
缓解了压力
如果失败了
他们才不至于真的绝望
那话说回来了
美化这个丧其实是危险的
简单的说呢
你可以凡事都拖延懒散
那么你很可能会因此失去竞争能力
你也可以嚷嚷着不加班
那么你有可能会失去工作
连自己都养活不了
更别说什么咖啡猫咪和悠闲的下午茶了
你还得知道
葛优瘫之所以迷人
那是因为你刚刚工作完
如果让你无时无刻的都在葛优瘫
那就跟瘫痪在床没有什么两样
那是致命的折磨
英国小说家杰罗姆曾经说过的
只有你在工作堆积如山的时候
你才能够享受闲暇
当你无事可做的时候
空闲就会变得毫无乐趣
因为空闲就是你的工作
而且是最耗人的工作
闲懒和吻一样
当它被偷走之后
它的味道才是甜的
今天的韩磊说天下先跟您聊到这主播韩磊
感谢您的收听
展开